科创板的设立天津炒股免息配资,让中国原创新药公司对接资本市场的有了更直接的途径。微芯生物(688321.SH)打头阵,成为科创板首家原创新药上市公司。
7月22日,科创板开市满一周年。去年8月12日上市的微芯生物也即将迎来上市一周年。登陆科创板近一年的时间中,微芯生物有何变化,经营层面进展如何?近日,微芯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鲁先平对此作出了解答。
“过去在中国上市,要满足一些对盈利能力的要求,这样会约束我们研发的速度和研发的深度,科创板的革命、革新,让我们在研发上能够更大胆、更多的投入,更快推进研发速度,以支撑企业的全面发展,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鲁先平道出微芯生物在科创板上市后的变化。
上市后的微芯生物,股价在上市首日最高冲至125元/股,此后震荡回落,最新股价在63元/股左右。不过,微芯生物的市盈率(PE,TTM)高逾1000倍,在科创板位居首位,较发行市盈率467.51倍上涨1.4倍左右。这样的估值是否具有合理性?
“对于有原研技术、原创产品的公司而言,用PE来估值并不合理。”鲁先平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应该从企业研发的产品链、产品是否独一无二、产品有没有定价权、支撑产品的背后是否有核心技术和能力、管理团队等方面来进行估值判断。
上市后加大研发投入
近年来,境内外资本市场向生物科技型企业伸出橄榄枝。微芯生物最终选择了科创板,2019年3月27日,上市申请获受理;同年7月17日,注册生效;8月12日,正式上市交易。
“第一,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完善,制度设计进一步创新突破,微芯生物能够参与到这样的改革,是一件幸运的事;第二,中国市场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也希望在主战场建立更好的品牌传播和知晓度;第三,科创板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里程碑,是一个完全革命性的板块,能给真正的原创性企业带来未来发展空间。”鲁先平道出当初选择科创板上市的理由。
科创板在上市企业多元化方面做了制度革新,比如,允许未盈利企业、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发行上市,这也体现出资本市场提升对科创企业包容性。
上市后的微芯生物对这一变化感受颇深。鲁先平称,原创新药实际上是从0开始往1走,过程漫长,需要积累,这也意味着要不断烧钱进行研发,最后把科学的东西转化为可应用。但是,过去的上市制度对盈利有所要求,若未弥补亏损“金箍咒”不除掉,会束缚研发投入,科创板的革新让微芯生物能够大胆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研发速度,这个变化感受最为深切。
根据公告,微芯生物在2017年度~2019年度,研发投入分别为6852.75万元、8248.2万元、7823.90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2.01%、55.85%、45.02%,这一比例在科创板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达到63.33%。
“自从上了科创板后,我们的研发投入更多了,因为微芯生物这样的企业,必须要把核心技术能力充分发挥,这样企业未来才能实现更高速度的扩张和成长。”鲁先平称,研发投入计划取决于项目的推进情况,但应该比过去的比例更高。
而原创新药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失败的可能性较大,那么微芯生物如何保障新产品研发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鲁先平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微芯生物有了19年的沉淀,团队有较好的科学策略理念,能够对原创新药风险进行科学评判。目前微芯生物在临床的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西奥罗尼三个药物,均是成功研发的原创新药,这主要是因为微芯生物在很早期之时便通过核心技术甄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前扼杀掉,从而保证后期临床的成功率。
科创板给微芯生物带来的好处还体现在募集资金的用途上。微芯生物此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10.215亿元,其中8.035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项目、创新药生产基地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创新药研发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鲁先平称,目前微芯生物在小分子创新药的产业化和新的研发中心两个方面进展较好,“由于成都研发中心的启用,我们扩展成5个治疗领域、3个研发层次和大小分子创新药的格局,这是科创板募集资金给我们带来的促进作用 ”。
据他介绍,5个治疗领域是,在原有的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基础上,新增了中枢神经疾病和抗病毒疾病研究领域;3个研发层次则是,不仅进行原创新药研究,也会参与快速跟踪的研发项目,并持续管理已经上市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小分子方面,以前微芯生物专注于小分子药物的研究,成都中心的建立让公司可以开始研究大分子药物。
新适应症+新产品驱动成长性
微芯生物主要产品为自主研究发现与开发的新分子实体且作用机制新颖的原创新药。目前首发创新药西达本胺为唯一的收入来源,该产品的未来增长空间,以及微芯生物储备药的商业化时间、未来的业绩驱动力等方面颇为市场关注。
西达本胺于2015年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适应症上市销售,2019年11月底西达本胺乳腺癌新适应症获批上市。截至2019年末,西达本胺累计销售超过5亿元,其中,2019年,西达本胺的产品销售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27.12%。
“可能大家会认为西达本胺是单一个产品,但它是一种全新的作用机制,未来将用于各种不同的肿瘤,实际上它变成了多种产品。目前西达本胺正在开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III期临床试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II/III期临床试验。”鲁先平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但也确实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大量的临床实验去证明每一个适应症的有效性。
另一个受市场关注的产品则是西格列他钠,主要关注点在于何时能实现商业化。该产品为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已于2019年9月申报新药上市(NDA)并获受理。
鲁先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般来讲,一个原创新药从首次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到获批完成大概需要一年半左右时间。
西奥罗尼也是微芯生物针对多种肿瘤的一个产品,目前正在开展针对卵巢癌、小细胞肺癌、肝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II 期临床试验。
此外,微芯生物尚有一系列独家发现的新分子实体的候选药物CS17919、CS24123、CS17938、 CS27186等,正在进行临床前与早期探索性研究。
“基于我们的研究与开发计划,期望未来持续性的有新的适应症或者新的产品获批上市。”鲁先平称,每个产品上市后均有持续的专利保护,以建立较高的壁垒,这也是为了保证上市后具有持续的高成长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黄思瑜
科创板一周年特别报道 相关阅读 打造科创和金融中心,上海加速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这样为科研提供服务的创业案例,既是上海通过科技和金融服务高质量孵化创业企业的缩影,也是上海科创基建与生态不断完善提升的例证。
05-24 19:03 科创50、科创100公司引领示范,头部公司纷纷发声提质增效重回报目前已有364家科创板公司积极响应交易所倡议,发布了公司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占板块公司总数超过六成。
05-14 21:24 中小市值追踪丨翔宇医疗:净利率修复至30%以上,已布局多项前沿技术翔宇医疗披露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45亿元,同比增长52.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81.03%;扣非后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162.31%。
05-07 14:05 净利润759.6亿 科创板上市公司去年营收总额稳中有升科创板公司全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977.8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实现净利润759.6亿元。
05-01 10:41 证监会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提高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这些方面要求修改后的《指引》适度提高了对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的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数量及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要求天津炒股免息配资,旨在引导科创企业更加重视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申报企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04-30 19:0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本站将立刻删除。